




机器人码垛机是现代仓储物流和生产线上替代人工码垛的核心装备。它通过工业机器人(机械臂)来完成堆垛作业,将包装好的产品(如箱、袋、桶)按照预设的排列模式,自动、整齐地码放在托盘上。
一个完整的机器人码垛系统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:
1. 工业机器人本体
这是执行动作的主体,通常是四轴或六轴关节臂机器人。
四轴机器人: 最常用,特别适合码垛应用。它的运动范围完全为抓取和放置物品而优化,结构坚固,速度快,成本效益高。
六轴机器人: 灵活性更高,可以处理更复杂的路径和角度,例如需要绕过障碍物或在空间受限的场合进行码垛。
2. 末端执行器
俗称“手爪”,是直接抓取产品的部件。根据产品形态和特性,主要有以下几种:
夹具式手爪: 像机械手一样,通过夹持箱体的两侧进行抓取。适用于箱装等规则产品。
吸盘式手爪: 利用真空负压吸附产品表面。特别适用于表面平整、不易穿孔的纸箱、塑料袋、板材等。可以根据产品大小组合多个吸盘。
组合式手爪: 结合夹持和吸附功能,用于处理混合垛型或特殊产品。
叉式手爪: 模拟叉车动作,从底部托起产品,适用于整层产品或底部有插孔的大型箱体。
3. 托盘输送与定位系统
空托盘库: 自动存放和供应空托盘。
空托盘输送机: 将空托盘输送至码垛工位。
托盘定位装置: 在码垛工位,通过挡杆或气缸将托盘精确固定,防止机器人放置时移位。
4. 产品输送与排列系统
进料输送线: 将待码垛的产品(如封好的纸箱)输送至码垛机器人工作范围内。
排列/定位装置: 在抓取点,通过导向杆或伺服定位,确保产品以一致的方向和位置呈现给机器人,便于准确抓取。
5. 控制系统
PLC(可编程逻辑控制器): 作为系统总控,协调输送线、机器人、安全门等所有部件的动作顺序。
机器人控制器: 机器人的“大脑”,负责运动轨迹规划、伺服驱动控制等。通常与PLC进行通信。
HMI(人机界面): 触摸屏,用于操作员选择垛型配方、监控状态、查看产量和故障信息。
空就位: 空托盘由输送系统送至码垛工位,并被精确定位。
产品就绪: 待码垛的产品通过进料线到达抓取点,并排列整齐。
视觉定位(可选): 高级系统会使用视觉系统来校正产品的位置,确保抓取精度。
抓取: 机器人移动到抓取点,末端执行器(如吸盘)抓取产品。
移动与旋转: 机器人按最优路径将产品运送到托盘上方,并在空中完成必要的旋转和姿态调整。
放置: 机器人将产品精确、平稳地放置在托盘预设的位置上。
重复循环: 重复步骤2-6,直至一层码放完成,然后继续码放下一层。
满垛输出: 当整个托盘码满后,输送系统将满垛托盘移出工位,并送入一个新的空托盘,开始下一个循环。

机器人码垛机应用极其广泛,几乎所有有批量包装产品的行业都需要:
食品饮料: 粮油、饮料箱、袋装食品、糖果等。
化工化肥: 袋装化肥、饲料、塑料颗粒等。
医药日化: 纸箱装的药品、化妆品等。
建材家电: 瓷砖、纸箱装的家电产品等。
电商物流: 快递分拨中心的包裹码垛。
在选择机器人码垛机时,需要考虑以下几点:
产品参数: 尺寸、重量、形状、表面材质(决定用夹具还是吸盘)。
产能要求: 每小时需要码放多少件产品(循环周期)。
垛型要求: 托盘的尺寸、每层的箱数、总层数、垛型图案的复杂程度。
产线布局: 车间的空间限制,是地面安装还是倒吊安装。
未来需求: 是否需要频繁更换产品类型,对灵活性的要求。
机器人码垛机以其卓越的灵活性、高效率和日益提升的成本效益,已经成为现代化工厂和物流中心的标配。它不仅是简单的“替代人力”,更是实现生产智能化、数字化和柔性制造的关键一环。随着视觉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,未来的码垛机器人将更加智能,能够自适应各种复杂和非标准的情况。
